王萦撇撇嘴:「媒妇算得什么客。」说罢,笑眯眯地对皇帝徐恩一礼,「二位请。」
皇帝看着她,亦笑,「女君请。」说罢,瞥了徽妍一眼,施施然登阶而上。
徽妍无奈地看着他们,未几,只得跟上。
****
「……那崔公,原先做过郡承,如今告老,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宝贝得很。」还未进门,徽妍就听到媒妇声音,大得隔着墙都能听到,「夫妇二人一心要给他找一个知书识礼的贤淑闺秀,寻了许久,都不曾有中意的。今日听闻了贵家女君之事,甚为景仰,特地托了在下来问,不知女君可曾许配人家?」
戚氏笑意盈盈:「小女未曾许配人家,不知这崔公的公子,年方几何?」
「崔公子年方三十。」媒人道,见戚氏等人的笑容微微敛起,忙又道,「这崔公子是个有志向之人,一直在长安拜师求学,才识广博,与贵家女君正是相称啊。崔公说了,女君若愿嫁去,那边……」
她话没说完,忽然看到走上堂来的皇帝,还有后面的徽妍,打住。
「母亲!」王萦笑眯眯地上前,说,「家中来了贵客!」
贵客?戚氏与王璟夫妇看着皇帝和徐恩,只觉面生,一脸茫然,未几,又看向跟在后面的徽妍。
徽妍几乎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解释,「母亲,兄长,这二位就是我上回说的,我与萦从长安回来时,在驿馆中设宴为我等践行的刘公子与徐内侍。」
戚氏等人这才想起来,露出了悟之色。
「长安刘重光,幸会夫人,幸会王君。」这时,皇帝大大方方地上前,向众人作揖行礼。
又是刘重光……徽妍每每听到这名字,都觉得一口气憋在心底,滑稽得很,却想笑又不敢笑。他还行礼……一个皇帝,在与她的妹妹行礼之后,又向她家人行礼……
不过至少确定,她的家人都不曾见过皇帝。
徽妍心中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担忧,不禁瞅向徐恩,只见他眨眨眼,神色无异,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皇帝的声音中气十足,加之身上的衣饰雅致,器宇不凡。戚氏和王璟夫妇虽没有见过他,脸上却已经挂起客套之色,纷纷还礼,请他们入席。
「原来是刘公子与徐内侍。」戚氏和气道。
「看来府上有客。」媒妇瞅着皇帝,又看看徽妍,神色颇有计较,片刻,意味深长地向戚氏道,「想来,妾来错了时候。」
戚氏忙道:「这是哪里话,媒君若觉不便,我等可入后堂详谈。」
媒妇却道:「不必不必,崔公之意,妾已转达。还请府上斟酌,妾改日再来。」
戚氏方才已经听她说了了许久,也不再挽留,行了礼,让家人相送。
待得媒妇出去,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在客人身上。
徐恩是内侍,王萦嘴快,告诉众人,他是徽妍在宫学中的旧识。众人了然,再看向皇帝,却是好奇。
「刘公子曾受教父亲门下,今日与徐内侍一道来祭拜父亲。」王萦道。
听得此言,戚氏与王璟夫妇脸上,皆露出亲切之色。
「原来是故旧。」戚氏道,看着皇帝,笑道,「恕老妇年老糊涂,记不得人,公子方才进门,却是认不出了。」
皇帝莞尔,道,「夫人言重。在下与王太傅,亦不过数面之缘。当年在下曾在太学中受王太傅教导,今日与徐兄路过弘农,思及太傅恩情,特来拜谒。」
王璟和陈氏听着,亦露出笑意。
「刘公子如此重义,父亲若知晓,当是欣慰。」王璟道。
陈氏瞅着他,又瞅瞅徽妍,「妾方才所见,二位是与二姑一道回来?」
他们的目光早已经在自己身上转了许久,徽妍自知躲不得,忙道,「我行至田庄外时,恰遇得刘公子与徐内侍,方才引二位去谒了父亲之墓。」
「原来如此。」戚氏闻言,眼睛仍打量着皇帝,未几,又嗔怪地看向徽妍,「你这孩子,客人登门,也不引入家中招待,却先去谒墓。」
徽妍无辜地望着母亲,只觉百口莫辩。
皇帝看了徽妍一眼,微笑:「夫人莫怪女君,在下此来,本是为了谒墓,却不知道路,幸而遇到女君。女君和气,亲自引路,而后又请我等登门,故而才有幸拜见夫人。」
他说话温文和气,楚楚衣冠,正襟危坐,活脱一位翩翩儒雅教养上乘的君子。
戚氏看着他,笑眯眯地颔首,「原来如此。」
明明是自己要来的么……徽妍心里道,却不能说出来,握着杯子低头喝水。
王家人对故旧一向热情,如今这二人登门,虽从前不相识,也高兴得很,待为上宾。家人呈上时鲜果物,还有各式小食,将二人面前的案台摆得满满。皇帝众人寒暄些旅途之事,他亦不拘束,言语间温文和气。
戚氏对皇帝似乎特别好奇,问,「听公子口音,当是长安人?」
「正是。」皇帝道。
「未知长安何处?」陈氏问。
「宣明里。」皇帝答得自然。
徽妍听着,一愣,未几,忽然想起来,当年的二皇子府,不就是在宣明里?
嘴角抽搐了一下,心想,倒是没说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