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暮春之令 海青拿天鹅 4765 字 4个月前

第 33 章 肉糜

A-

A+

皇帝亲征的消息,让在朔方等待出征的军士们斗志高涨。

幕僚们亦欢欣不已,言谈间大有不再担心匈奴平定不了的势头。

皇帝主持的朝会上,众将领对乌珊王庭如今形势讨论得十分激烈。声音传到不远处的厢房中,幕僚们却是无暇偷听,每个人都在忙碌。朔方离匈奴最近,每一份关於匈奴的奏报也是由朔方发出,如今送到皇帝面前的消息更是浩如烟海。自从来到朔方,幕僚们就在夜以继日地将各路消息整理起来,以供官长们决策。

徽妍也不想闲着,她希望知道更多的事,来到朔方之后,就向杜焘提出加入幕僚。

但杜焘对此无动於衷。

「大战在即,各司其职,幕僚是幕僚,女君是女君。」他满头大汗,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她一眼,道,「女君若想帮忙,不如去庖厨试试糗粮做得滋味如何,或到军士中转一转,看看谁人衣袍破了帮忙补一补。」说罢,摆摆手,继续与幕僚们商讨事务。

徽妍被堵回来,只得在旁边听他们议事,但没多久,就被请了出去。

如今皇帝来到,此事也毫无改变。他自从来到朔方,就一直在官署中与众人议事,徽妍想见他也见不到。不过徽妍知道皇帝能让她来已经是天大的面子,自己总要这要那,便成了不识好歹。

徽妍无法,却又不甘心,只得在皇帝的行营外徘徊,生怕错过什么消息。

「这不是王女君?」一个声音忽而从身后响起。

徽妍回头,却见是她三个月前到朔方时,遇到的父亲故旧戴松。

见礼之后,戴松诧异地问,「女君不是早回了汉地,如今怎又到了朔方?」

徽妍将前后事由告知戴松,知他是郡府的府吏,忙问,「妾欲知匈奴现状,奈何无从接近机要之地,不知府吏可有甚消息?」

戴松看她着急的模样,苦笑叹气,「确是难为女君。在下亦不得参与机要议事,但消息总归知晓不少,女君,此地非说话之处,还请借一步往别处。」说罢,将徽妍领到附近一处亭庐之中,坐下细说。

乌珊单於去世,左贤王杀太子,诸王子在各部支持之下争位,引起混战。这些,徽妍一早就是知道的,不过那都是至少十日前的消息了,对於近况,她并不知晓。匈奴□□至今已有整月,戴松在朔方,每日都能听到许多消息。听他叙述,徽妍对匈奴现况渐渐明了。

诸王子之中,左贤王孤胡自然是最强。杀了太子之后,他强行占了王庭,自封单於。乌珊单於的儿子,包括孤胡和郅师耆在内,已经封王者有八人。这些王子各有兵马,也各有部族支持。孤胡兵变时,曾想将这些兄弟都杀掉,无奈有几人嗅到风声不对,悄悄离开了王庭。孤胡无奈,怕激起□□,对外声称太子暴亡,安抚众部族,对内则软禁落在他手上的兄弟,争取大臣和贵族的支持。但他想得太简单,流落在外的几个王子并不甘心臣服孤胡,各自纠结兵力,进攻王庭;而被囚禁的诸王,身后部族亦不肯承认孤胡是单於,也跟着起兵进攻王庭。

於是,混战开始。一个月来,许多人掉了脑袋,王庭中来不及逃走的乌珊单於儿女,都被孤胡杀了。孤胡占据王庭,而王庭之外,其余几个王子除了进攻王庭,互相之间亦厮杀吞并。如今,漠北分裂为四部,一为右贤王孤胡,一为左温禺鞮王碌图,一为右日逐王郅师耆,一为左渐将王赫昌。

听到郅师耆的名字,徽妍心中一动,忙问,「右日逐王郅师耆在何处?」

「在涿邪山与燕然山之间。」戴松道,说着,笑了笑,「右日逐王兵力最弱,可在下看来,却最是聪明。此地有两山之险,易守难攻,前些日子,左温禺鞮王想将他吞并,却久攻不下,作罢而归。」

这是徽妍第一次听到郅师耆的消息,提起的心安稳了许多,却紧接着又问,「府君可知,蒲那王子与从音居次,现在何处?」

戴松摇头:「这些时日以来,我等亦多方打听,俱无消息。若他二人未曾遭难,最可能便是与右日逐王在一处。」

徽妍亦是此想,颔首,不再言语。

待得回到住处,班启见到她,忙道,「女君可回来了,方才内侍来,说陛下要见女君!」

徽妍讶然,即刻快步走出门去,前往行营。

堂上,议事的众人大多已经散去,徽妍进来时,皇帝与杜焘等数人围在地图前,正低声说着话。

徽妍向皇帝行礼,皇帝只淡淡说了声,「免礼。」接着随即道,「朕召卿来,乃是刚得了蒲那与从音消息。」说罢,看看旁边一位看起来风尘仆仆的将官,道,「此乃仁昭阏氏女史,可将全情告知。」

那位将官应了声,走过来,向徽妍一礼,「女史,我等方才得到消息,蒲那王子与从音居次,均在左日逐王郅师耆手中。」

徽妍听到这话,简直如同听到天籁,登时大喜。心头的阴霾似忽而散开,拨云见日。

「不过只怕处境不妙。」不等她高兴完,将官接着道,「左渐将王五日前杀了左温禺鞮王,如今正从燕然山进攻右日逐王。其有西北匈奴支持,对燕然山两相夹击。」

徽妍面色一变。

这边说着,上首,皇帝与杜焘等人仍在议论纷纷。

「此事只怕艰难。」一人看着地图,眉头锁起,「朔方至浑邪山,最快也要八日,而此消息乃五日前之事,只怕我等还未及赶到,右日逐王已支持不住,为左温禺鞮王所败。」

「臣亦是此意。」另一位将官道,「我等乃平乱而来,乱由右贤王孤胡而生,故而首当攻王庭。掌握王庭,犹如蛇拿七寸,盛威之下。西北匈奴、左温禺鞮王等人自会罢兵。」

徽妍听着,忍不住道:「不可,首攻王庭,先机尽失,於我无益!」

听得她的话,众人皆诧异,看过来。

「哦?」皇帝亦将目光从图上转到她的脸上,「卿何出此言?」

徽妍整理了一下思绪,道:「妾以为,此事之首要,并非平乱,乃在立嗣。陛下,如今单於与太子皆殁,王庭无主,故而生乱。陛下就算平乱,首要之事亦是立嗣。如今乌珊单於之子,不过四人,右贤王孤胡、左渐将王赫昌、右日逐王郅师耆以及仁昭阏氏之子蒲那。陛下平乱,孤胡为祸首,自不可立;而若郅师耆与蒲那为赫昌所杀,单於之子所剩者便只有赫昌。赫昌与西北匈奴勾结,必不与我朝为善,立之不妥。最妥当的,唯有郅师耆与蒲那。蒲那生母为我公主,自不必言,而郅师耆生母亦汉人,若为单於,皆可修好。陛下若攻王庭,则二者皆失,百害无一利,请陛下三思。」

「立嗣?」一人皱眉,「可乌珊单於当初所托,乃是太子一脉,太子仍有子嗣,若立他人……」

「这有何妨。」杜焘笑了笑,目光明亮,「朝廷费人费力,大老远往匈奴一趟,可不能损人不利己。陛下,臣以为王女史所言有理。」

皇帝看了看徽妍,不置可否。

「此事待议。」他道,「徐恩,将王女史送出去。」

徽妍讶然,还想说什么,徐恩却到了面前,一礼,「女史请。」

再看向皇帝,只见他又与众人一道盯着地图说话,似乎全然无视她。徽妍纵然再着急也无法,只得跟着徐恩出来。

****

皇帝一直与众人议事到晚上,方才散了。

室中只剩下皇帝和杜焘两人的时候,杜焘伸伸懒腰,打了个哈欠。

皇帝看他一眼,继续再盯地图,「辛苦舅父。」

杜焘忙道,「不辛苦,为陛下驱驰左右乃臣之福。」

皇帝笑了笑,直起身来,让内侍呈膳,二人边吃边议。

「明朝便出发,你有何想法?攻打王庭,有胜算么?」皇帝拿起碗,吃一口肉糜,问道。

「怎无胜算。」杜焘道,指指地图,「乌珊单於在世时,各部相安,尚且无力抗衡中原。孤胡虽占据王庭,也不过是个卤莽之人,对付他有何难。」

「不可轻敌。」皇帝道,「胜算虽大,却不可忘了我等此来之意。军士带出来亦不是为厮杀送死,震慑为上。」

杜焘道:「臣都知晓。」说罢,笑笑,「可惜那位王女史是个女子,不然,必是个得力幕僚。」

「嗯?」皇帝看他一眼,似笑非笑,「朕记得,长安出发之时,还有人向朕抱怨,说堂堂王师,又不是山匪流寇,军中带个妇人像甚话。」

「此一时彼一时!」杜焘面上臊了臊,说罢,眼睛一转,「陛下,此番要是得胜了,臣可做个万户侯么?」

皇帝面色无波:「嫌五千户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