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第四十七章 女人当官的世道(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1579 字 2个月前

见她肯收, 贾丛修心里头高兴。

梁萤自然清楚他来求的原因,无非是惦记上仙德的那两口盐井了。

这不,贾丛修拐弯抹角了许久, 才把话题饶到仙德上。

梁萤倒也没有多说其他, 只道“咱们永庆三千兵, 先前太守府欠下八个月的粮饷, 底下的士兵个个都闹腾得厉害”

她的话还未说完, 贾丛修就大方道“无妨, 贾某可资助些许钱银给太守府应急。”

梁萤“”

啧,这么会来事儿

贾丛修道“饿老百姓也不能饿官兵, 没有了他们,就没法守安稳。

“现在王小娘子才把太守府打下来,手头紧也在情理之中,贾某愿资助太守府部分钱银, 虽然杯水车薪, 还望王小娘子莫要嫌弃。”

梁萤摆手, “这怎么好意思呢。”

贾丛修连忙道“贾某就盼着王小娘子能节节高升, 我贾家能有今日,全仰仗王小娘子当初的扶持, 如今太守府周转艰难,贾某岂能坐视不理”

梁萤的心情颇有几分复杂。

那贾丛修忒会做人,当场表示以后太守府要运送兵器之物只管找他, 并大言不惭说只有太守府安稳了才有他的前程。

梁萤忍不住指了指他,啐道“你这老儿,当该发大财。”

贾丛修暗搓搓试探问“那仙德的两口盐井”

梁萤“便卖你一个人情了。”顿了顿,“永庆郡内的官盐若敢私自抬价,小心我砍你的脑袋。”

贾丛修连忙摆手, “王小娘子只管放心,贾某断然不敢私自抬价。”

梁萤点头,“你心里头明白就好。”

稍后陈安来寻,她还有其他事要做,贾丛修起身告辞,美滋滋地离开了太守府,回去准备钱银买盐引。

这不,当金氏得知他把仙德的两口盐井生意谈下来时,又惊又喜。

金氏难以置信道“那王小娘子当真应允了你”

贾丛修点头,喜笑颜开道“活该咱们贾家发大财,这条财路简直拦都拦不住”

金氏笑得合不拢嘴。

贾丛修搓手道“永庆境内二十多个县,全都铺上我们贾家的官盐铺子,那可不得了。”

金氏点头,“咱们得多筹备些人手,要不然遍地开花哪里忙得过来。”

贾丛修“怎么忙不过来了若是那王小娘子把隔壁郡也打下来,我贾家一样能把官盐铺过去”

金氏打了他一下,“你傻了,隔壁郡有我们的田产,上千亩呢,那帮土匪若是打了过去,岂不得又被充公”

贾丛修这才回过神儿,“对对对,断不能让他们再打过去。”顿了顿,纠结道,“可是隔壁郡也有盐井啊。”

金氏“”

这还真是让人纠结。

他们这些地方没有矿产,盐井倒是有几口,田地也算不得肥沃,比不上鱼米之乡,若不然也不会被朝廷定性为仅敷了。

夫妻二人到底高兴能把仙德的两口盐井拿下。

贾丛修说起资助给太守府的钱粮,今年灾害严重,倘若能到别处给府衙弄些粮食进来,那帮土匪肯定会把他放到心上,加以器重。

金氏点头道“大郎言之有理,咱们贾家全靠那帮土匪给前程,是得把他们喂养好,方才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贾丛修“待我把盐引拿下来之后,郡内的官盐铺货就交给你们打理了,我到外头去弄点粮食进来。”

金氏叮嘱道“你可得多加小心,外头乱得很,弄粮可不容易。”

贾丛修“且放心,俗话说富贵险中求,若想把家业做大,总得去冒些风险才能成事,咱们两口子得替底下的儿孙谋福,让他们以后有依靠。”

金氏“你外出把老大和老二捎带上,这样我也放心些。”

贾丛修点头。

夫妻二人也是有野心的人,更懂得及时抓住上升的机会。

想要从三口盐井上牟利,总得替那帮土匪做些什么,才能让贾家跟衙门的关系更为紧密。

只有自身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后,别人才没有机会来撬生意,若不然太守府凭什么要把盐井许给他们贾家呢,毕竟那么多商贾可以选择。

这是贾丛修眼光长远的独到之处,同时也是赵雉担忧的地方。

三口盐井官私混卖,足以成就一方巨贾。

赵雉并不想弄这么一个大商人在永庆郡。

梁萤却有不同的见解,同他说道“扶持贾家,是为了以后的官商协作,他贾家把生意做得越大,跟我们的关系就越紧密。

“在这样的前提下,倘若我们这帮土匪垮台了,他家也落不到好。

“把双方捆绑到一起,有了共同的巨大利益,贾家以后就会想方设法替太守府效力,保住我们莫要垮台,间接给我们支撑,利大于弊。

“且私盐贩子走街串巷,东躲西藏,得来的消息可比我们灵通多了。

“只要贾家把私盐铺得越远,我们获得各方消息的渠道就更加便捷,能很快了解外头的局势变动,以便提前做好应对。”

赵雉坐在太师椅上若有所思,“话虽如此,可若他也像贾丛安那样招兵买马呢,岂不是养虎为患”

梁萤抿嘴笑,“你会容许他有养兵的苗头吗”

赵雉“自然不允。”

梁萤“养了这么肥壮的狗,自然会在它身上装一双眼睛,也会时不时敲打贾家,太守府要的是纯商人,而不是他兄弟贾丛安。”停顿片刻,“退一万步来讲,倘若贾家起了心思,公家要搞一个私盐贩子,法子多得很。”

这点赵雉倒是没有反驳。

民不与官斗,总是有道理的。

只是他怎么又知道梁萤的算盘呢,她就是要把贾家养肥,以后才好搞合资企业。

先让贾家把渠道和自身实力做得完善,公家再直接入股,捡现成的搞垄断,那多省事。

这些谋划她不会跟赵雉讲,他也听不明白,只提前布局为以后做好准备而已。

那贾丛修屁颠屁颠送上一千六百贯买盐引的钱财,由梁萤亲自入到公账。

在吩咐陈安给他办理官盐手续时,梁萤敲打道“我太守府扶持贾家,可不是要养出你兄弟那般的人物来。”

贾丛修连忙摆手道“王小娘子言重了,子誉的下场贾某到如今还心有余悸,断没有这般大的胆量生事。”

梁萤看着他,“你心里头晓得就好,可莫要忘了,我们这帮人是土匪,若是遇到吃里扒外的,就会像清理太守府那样清理个干净。”

这话把贾丛修唬得不轻,“你只管放心,我贾某只贪财,不贪权。”

梁萤失笑,“我就喜欢心里头有数的人。”

说罢做了个手势。

贾丛修点头哈腰地下去拿盐引了。

目前李疑等人被外派,太守府里梁萤亲自坐阵,陈安成为她的副手。

对于此人,她多少还是有几分防范的,毕竟不是亲信。

不过陈安也确实小有才干,脑袋瓜不比张议差。

他们那帮土匪是她亲手指点江山带出来的,对她自然信服。

陈安却一不一样。

他是官场上的老油子,又跟了太守府这帮人多年,近墨者黑。

此次叛变,也不过是因为陈都尉触碰到了他的底线甄氏,若不然岂会轻易自毁前程

这些因果梁萤心里头都清楚,再加之她是女流之辈,在没有把陈安驯成一条可堪用的狗之前,她不会轻易放他出去。

因为不够信任。

同样,陈安心里头对她也是不服的。

一个女人,一个年纪尚轻的应该说是女娃才对,若非她背后的那帮土匪具有威慑力,他岂会把她放在眼里

下值回去同自家媳妇儿甄氏提及梁萤时,甄氏显然好奇不已。因为这个时代的女郎大多数都是居于后宅,仅仅只是男人的附属而已。

那帮土匪里头却混着一个才十六岁的女郎,并且还颇有话语权,这简直不可思议。

甄氏边给他盛汤,边好奇道“先前听你提起过此人,我还当她是压寨,得那帮土匪恭维呢,却不曾想说话这般有分量。”

陈安道“以前我还奇怪,安县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来的钱银,现在算是悟明白了,他们把盐井官私混卖,以此牟利,我陈安可算是开了眼。”

听到这话,甄氏愣了愣,似有不解,“何为官私混卖”

陈安解释说“在咱们永庆郡内,盐价由官家定,一斗一百六十文,不可私自抬价,出了咱们郡,任由盐商自行定价卖。”顿了顿,“换句话来说,盐贩子在郡内就是公家承认的官盐,出了永庆郡就是私盐贩子。”

甄氏仿佛被唬住了,隔了好半晌,才道“若是让朝廷晓得了,岂不得被气死”

陈安尝了一口汤,笑道“所以那帮土匪什么都敢想,简直是胡作非为。”

甄氏也觉好笑,客观道“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对郡内的老百姓有益处,毕竟一斗盐才一百六十文,可不容易见到。”

陈安点头,“这倒是实话。”

甄氏也会识字,肚里颇有几分学识,有时候陈安也会跟她探讨公务上的事,说起郡内的二十三个县全部搞土地下放,只怕那些豪绅得哭天喊地了。

甄氏说道“那也活该被抢,今年天灾,郡里的日子原本就艰难,先前太守府还照收赋税不误,底下不就闹了起来吗”

陈安“是啊,现在把全郡搞土地下放,所有老百姓都得益,自然不会再闹了,也算是一种安抚的手段。”

甄氏饶有兴致道“这帮土匪还真有点意思,一帮莽夫,竟也懂得治内,着实难得。”

陈安应道“他们里头有个秀才,应是有点才干的。”停顿片刻,似有不解,“不过把一个女娃留在太守府里镇守,我是看不大明白。”

甄氏“这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大帮老爷们被派遣了出去,就证明那女娃才是主心骨。”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陈安,他露出奇怪的表情看她,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半信半疑道“惠娘的意思是,那王萤,才是这帮土匪的主心骨”

甄氏理所当然道“要不然是大字不识的土匪头子吗”

陈安“”

赵雉和奉三郎都是武夫,他们是不懂治内的。

陈安越想越觉得奇怪,一个女人而已,岂有这般本事能凌驾于他们之上

但仔细回想那些人对她的态度,确实非常崇拜,倘若是因着压寨的身份,倒也不至于这般信服。

见他久久不语,甄氏好奇问“云郎怎么了”

陈安回过神儿,言语里颇有几分不屑,“一个女流之辈,岂懂得治世之道”

甄氏掩嘴笑了笑,“这便是你的偏见了,有道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一辈子都待在永庆,又岂知外头的高人”

陈安“哼”了一声,自负道“一个才十几岁的女娃,见识阅历就只有那么几年,她还能有多大的能耐”

这话甄氏倒也没有反驳。

不过她始终觉得,那帮土匪当初能在安县立足,而没被当地老百姓闹事打出去,就已经有几分本事了。

如今又来侵占太守府,一下子吞了二十三个县。

如果他们能把朝廷应付过去,又能把老百姓稳住不闹事,那就不是本事那么简单了,总有些治世的门道在里头的。

天气愈发寒冷,初冬悄然而至。

今年郡内受到洪灾,粮食减产了近半,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李疑等人兵分四路去把各县进行土地下放,在冬日里给了他们重生的希望。

这期间梁萤亲自前往仙德去看过,当时李疑已经去往他县。

他们抵达当地并未去衙门,而是下乡走访。

目前仙德已经恢复秩序,瞧见一妇人在地里看冬小麦,梁萤上前打招呼。

那妇人上下打量她,瞧着年岁不大,却出落得标致抢眼,不知是从哪里下乡来的贵人儿。

梁萤忙说他们是做生丝的商贾,想来仙德看看种桑养蚕的人家多不多。

妇人这才打消了疑虑。

程大彪故意说起前阵子仙德的混乱,妇人的心情一时有些复杂,说道“这也是因祸得福。”

梁萤好奇问“如何因祸得福”

妇人当即兴致勃勃同她说起前阵子县里的土地下放,神情里颇有几分小激动。

“今年多灾多难,日子着实过得艰难,我们仙德洪涝严重,几乎家家户户的田地都遭了殃。

“粮食减半也就罢了,那太守府不知体恤,非逼老百姓上交公粮,这简直是要逼死人呐。

“所幸闹了那么一场,虽然遭了不少罪,好歹事情有了转机。

“前阵子一个姓李的官老爷下来,给大家说今年的赋税免了,可把我们高兴坏了,这才像当官的嘛。

“不曾想,还有更好的事在后头等着呢,说太守府要搞什么土地下放均分,让家家户户都有田地种,以后都不用饿肚子了。

“当时我们两口子还半信半疑,哪有这么好的便宜让老百姓占

“结果衙门带了好多兵把那些豪绅手里的田地全都给抢了,当真劫富济贫分给了我们这些老百姓。

“虽然土地不能买卖,好歹手里有田地,且只缴纳三成公粮,中间也没有其他的租子,着实高兴坏了。

“这还不算,听说过阵子还要免徭役呢。

“那位姓李的官老爷简直就是活菩萨,给咱们老百姓雪中送炭,今年这个冬,好像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见她说得激动,在场的人仿佛也体会到了她的喜悦,跟着被感染。

梁萤笑眯眯道“如此看来,还真是因祸得福呐。”

妇人点头,“可不,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个个都感慨,说活了几十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好事。

“上头那些当官的不把咱们这些老百姓敲骨吸髓也就罢了,竟然还管起咱们能不能吃饱饭来了,可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梁萤掩嘴,“想来以后的日子啊,定会越过越好。”

妇人“那是肯定的,只要不是犯懒的人家,手里有足够多的田地,不用交七成租子,还没有徭役,光缴纳赋税,吃饱饭自然没问题。”

梁萤也替她感到高兴,“这日子有盼头。”

妇人暗搓搓八卦道“我听他们说上头的太守府变天了,被一帮土匪强占了,这才有这样的好事,你们是从外头来的,可曾听说过这茬儿”

梁萤愣了愣,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程大彪反问道“那帮土匪是野路子,你们是盼着原来的太守府还是现在的土匪当家啊”

妇人“这还用说吗,只要谁能让咱们老百姓吃饱饭,谁就是咱们的当家人。”

程大彪打趣道“你倒是个识趣的。”又道,“你说这世道好不好笑,土匪反倒比朝廷还操心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

妇人应道“可不是吗,原先的太守府简直不给人活路走,我们这些老百姓也没甚出息,只盼着眼前的田地能养人就足够,其实一点都不贪心的。”

梁萤调侃道“所以老天爷开了眼,给你们派了姓李的官老爷雪中送炭来了。”

妇人爽朗地笑了起来。

冬日里明明寒冷,可是她的心却是热的,因为她明白,待到开春,便是一场新的重生与期盼。

这日子,充满着希望的生机。

待到来年,地里的庄稼长出来,便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所有辛劳与汗水都将得到回报,怎不叫人期盼

之后梁萤等人又到其他地方走访。

当地人的变化他们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就跟当初安县的变化那般,有了精气神儿,哪怕寒冬难熬,个个都欢欢喜喜,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对于这个结果,梁萤非常满意,可见李疑是下了功夫的。

回到县城里,他们在驿馆落脚,当地的方县令听到消息,亲自前来接迎。

一行人前往衙门。

之前方县令曾听李疑提起过梁萤,对她颇为好奇,如今见到真人,只觉不可思议。

能让一帮老爷们推崇的人,仅仅只是一个年轻尚轻的女娃,委实叫人感到荒唐。

可是现在县里的情况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老百姓个个对衙门交口称赞,一下子从之前的唾骂变成佳赞,反倒让方县令有些不适应。

对于此人,李疑上报到太守府的评价是中规中矩,意思是可以留用。

一众人坐在后堂说起仙德现状,方县令问起明年的赋税问题。

梁萤解答道“今年因洪灾,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减半,故而免除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