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第八十一章 梁萤反击搞事约群架……(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1393 字 2个月前

后堂里一时陷入了沉寂中。

也不知过了多久, 魏中丞才道“你们可有应对之策”

梁萤无奈道“金林那边要我们拿整个东州议和,我当该如何同他们议”

魏中丞愣住,不禁皱眉道“那王太守好大的口气。”

梁萤“他的底气也是楚王给的, 据说楚王会把东州许给他,你若是那王太守, 允还是不允”

魏中丞“”

梁萤严肃道“这一战无法避免。”

奉三郎发愁道“也不知鲁郡扛不扛得住。”

梁萤看向他, “不若三爷去鲁郡, 把金鸣调回来守河城,我怕赵雉死守鲁郡折在那儿,有你在边上,倘若守不住就撤回广陵, 莫要恋战。”

奉三郎点头,“我明日就动身过去。”

接下来他们就目前遇到的难题一番探讨,一时除了应战外, 也拿不出别的主意来。

武安得知楚王又要挥军前来,心情颇有些沉重, 她觉得是自己的缘故才导致楚王跟俞州死磕不休, 寻到梁萤说道“倒是我拖累了你们。”

梁萤宽她的心道“阿姐莫要瞎想, 楚王早就视我们为眼中钉肉中刺, 迟早都会来镇压俞州。”

武安紧皱眉头, “可清楚来了多少人”

梁萤沉默了阵儿, 才道“十万。”

武安“”

二人看着对方, 许久都没有说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 武安才试探问“俞州能扛得住吗”

梁萤摇头, “不知道。”

武安抿唇。

这些日来俞州看过这边的治下后,她很喜欢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安稳太平, 骨子里有股积极向上的憧憬。

她不清楚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是何等情形,但这里的状态确实很喜欢。

“你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差遣,我尽力而为。”

忽然听到这句话,梁萤愣了愣。

武安似乎有点难为情,忸怩道“我很喜欢俞州,喜欢这里的女学,这边的安稳太平与政通人和。”

梁萤心中激动,却半信半疑道“阿姐可莫要诓我。”

武安“我不诓你,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又道,“或许你说得不错,女人也并不一定就比朝廷里的那些男人差,至少在这里,我看到了安居乐业。”

梁萤咧嘴笑,眼睛亮晶晶的,“以后整个俞州都会把女学开办起来。”

武安点头,“那极好。”

姐妹二人说了些其他,梁萤并不想提迫在眉睫的战况,甚至还有些逃避,因为她确实拿不出很好的办法来应对。

现在楚王挥军十万攻打东州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出去,各路诸侯全都把目光放到了东州,特别关注这边的战况。

腊月天气异常寒冷,甚至有要下雪的迹象。

奉三郎站在城楼上仰望灰暗的天空,膝盖隐隐作痛,老毛病又犯了。

赵雉上来道“三爷回去吧,莫要受了寒。”

奉三郎回过神儿,皱眉道“看这天色,应是要下雪了。”

赵雉“嗯”了一声,“瑞雪兆丰年,来年的庄稼地里应有好收成。”

听到这话,奉三郎的心里头一时有些发堵。

他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儿郎。

这些年征战,岁月丝毫未在他身上留下过痕迹,可是刀口舔血的生涯到底在他的眼底烙下了印记。

他们这群人命贱,生来就是在战场上讨生活的,过不了安逸日子。

奉三郎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论如何,总得活下去。”

赵雉点头,“以后的路还长得很,岂能折损在这里”

奉三郎“是这个理。”

待他下去后,赵雉望着远方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死气沉沉,犹如泰山压顶,叫人喘不过气。

阵阵冷风吹拂而过,城门上的军旗迎风猎猎作响。

他扭头看向那面军旗。

上头的“赵”字是梁萤亲笔写下,一笔一划,铿锵有力。

它代表着他们这群人的精神信仰,代表着所到之处,都将迎来丰衣足食。

这面旗帜,引领着他们不断前行,它不仅要插满东州,以后还会插到京城。

而在目光无法触及之处,甘宗群骑在战马上,冒着严寒朝东州奔赴而来。

他已经六十岁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老当益壮,是朝廷里为数不多的老将。

此次领了楚王令,协作金林夺东州,来之前立下军令状,不夺东州誓不回。

猎猎寒风刮到脸上,他的脸上有一条刀疤,看着委实唬人。

身材也比多数人高大,精气神饱满,头盔下银丝吞噬了大半黑发,昭示着他南征北战的荣辱一生。

先前钟林在东州战败的事迹他也曾仔细分析过,这次过来把大本营设在了广郡,也就是魏中丞他们的老家。

金林王太守得知他抵达广郡,亲自过去了一趟。

甘宗群坐在后堂,穿了一身浆洗得发白的衣袍,丝毫没有老将的光鲜体面,国字脸上受过伤,看人时明明没什么表情,却让人觉得又凶又恶,通身的威仪极有震慑力,叫人不敢窥视。

王太守一行人朝他行礼。

甘宗群点头颔首。

王太守讨好道“甘将军一路辛劳,我等备上薄酒,给将士们接风洗尘,还望甘将军笑纳。”

甘宗群斜睨他,“留着夺了东州再饮。”

王太守见他不领情,唯唯诺诺道“是,是。”

甘宗群扫过众人,问道“俞州的火器是何情形,你们可曾见过”

凌都尉忙道“鄙人凌某有幸见过。”

甘宗群做了个手势。

凌都尉正色道“俞州兵攻城用抛石机时,用的不是石头火球之物,而是一只木桶。”

当即把他见识到的情况细说一番。

甘宗群捋胡子认真倾听,前有钟林大军折损在东州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警惕防范。

凌都尉把他了解到的所有情况都讲述了一遍,听得甘宗群紧皱眉头。

与此同时,东州境内的老百姓已经知道朝廷派兵来攻打的消息。

人们惶惶不安,有不少人出城前往俞州避难,也有不少人无路可去。

市井里都在议论此事。

天空不知何时飘落下雪花,这原本是件让人高兴的事,瑞雪兆丰年,明年定是一个丰收年,可是眼下迫在眉睫的战争却给人们带来了阴影。

城门目前是只出不进,但凡愿意出城避难的,皆可离开。

周边也有不少村民进城避难,他们携带财物,凭土地契约便可入城寻求庇护。

对于这些没有去处的人来说,东州就是他们最好的归属,这里毕竟是他们的根儿。

再加之外头没有哪个地方能分到土地,免除徭役,保障他们的生活温饱,实在没有别的选择。

市井里的老百姓都在谈论东州能不能守住。

一老媪已经彻底摆烂了,说道“这些年我们从京城那边奔波过来,前两年才在东州扎根,不曾想接连战乱,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旁边的邻里道“俞州那边暂且是太平的,还可以去俞州避难。”

老媪“天寒地冻的,我这把老骨头折腾不动了,倘若命绝于此,那也是命。”

一妇人接茬道“这样的世道,还能去哪里避难,到处都人心惶惶,眼见东州这边开始好了起来,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了,不曾想朝廷来了,依我看呐,那朝廷反倒成了强盗土匪。”

“可不,朝廷能分土地给咱们吗,能取缔徭役吗,能管咱们的温饱吗,什么都干不了,只知道你争我夺,瞎搅合。”

提到朝廷,人们不由得怨声载道,极度不满。

也有人得来的消息更小道些,说以后东州会归金林那边接管。

人们更是激愤。

金林占据东州下业三郡,那边的老百姓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凭什么鲁郡这些地方都把土地下放了,以后若被金林接管,土地岂不是又要回收了徭役岂不是又要像下业那些地方恢复原样

众人七嘴八舌,全都焦虑不安,这毕竟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人心贪婪,在体验到俞州带来的各种好处后,谁还想回到曾经被盘剥的日子里

有不少老百姓聚众前往衙门问情况,许正英听到外头的嘈杂连忙出去看情形。

面对众人的询问,他举手安抚,向众人做保证道“各位父老乡亲,那楚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挥军前来进犯,这是事实。

“我们俞州素来遵循人人有地种,家家有余粮的宗旨,上头才把土地下放给诸位,取缔了徭役,原是奔着温饱去的。

“现在楚王与金林勾结前来进犯我东州,为了保住大家手里的土地,俞州兵定当全力以赴打这场仗。”

有人问“倘若鲁郡没能守住,以后的土地和徭役是不是都会恢复原样”

许正英应道“那得看接管的衙门愿不愿意替老百姓谋福祉了,只要我们俞州军在鲁郡的一日,就会竭力护住你们手里的田地。”

听了他的话,人们议论纷纷。

许正英劝道“天寒地冻的,大家都回去罢,莫要受了凉。”又道,“若是那朝廷军攻了过来,大家切莫出门,勿要在街道上走动,毕竟刀箭不长眼。”

人们又在府衙逗留了阵儿,才各自离去。

之后过了近五日,甘宗群在鲁郡城外寻了一处避风的地方安营扎寨。

为了避免被那帮土匪轰炸,营寨之间的距离隔得较远,防止失火时波及周边。

不仅如此,他把攻击距离拉得较远,防止土匪投掷火药桶轰炸损兵折将。

东州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鲁郡城前十万大军围攻,长宁六万金林兵围剿,腹背受敌。

腊月十五日那天下午,金林对长宁展开了围剿,郑曲以黑火药还击。

随着第一声惊天雷鸣,这场艰难的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雪纷飞,鹅毛飞雪漫天落下,东州迎来了数十年难遇的大雪。

金林才攻打长宁没两天,就被迫停战。

那雪下得委实太大,几乎在一夜间,地上就积满了厚厚的白雪。

奉三郎抱着侥幸道“天佑我俞州军,最好下他个月拖死甘宗群那老梆子。”

赵雉不客气道“大白天的做什么白日梦,你当那十万军都是吃素的”

奉三郎不服气道“当年你们在关庄战役六万军全军覆没,还是那甘宗群亲自过来审的案。

“那老头不顾朝廷里的人力保,做主把畜生秦世臣砍了,我敬他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还以为朝廷里有长眼睛的,如今看来,他也不过如此,是个睁眼瞎。”

赵雉没有吭声。

奉三郎不满道“我若把他逮着了,定要当面问问他,何至于沦落到今日的心盲眼瞎,替楚王卖命的地步。”

赵雉淡淡道“三爷天真,吃了这么多亏,还对朝廷抱有幻想。”顿了顿,“你也不看看梁萤还是朝廷养的闺女,何故就造了反”

奉三郎“”

赵雉“连她都知道自家老子靠不住,你活了半辈子还没悟明白”

奉三郎一时被噎得无语。

这场大雪终归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在雪停下的第二日,甘宗群下令大军对鲁郡发起进攻,数以万计的箭矢上捆绑着沾了桐油的布条射向鲁郡城。

守城士兵用盾牌抵御那些飞箭。

与此同时,金林大军再次对长宁发起进攻。

东州一战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各路诸侯纷纷把注意力放到这边来。

甭管你俞州有多厉害,甘宗群的老将实力有目共睹,且率领十万大军镇压。

倘若俞州只抵御那些兵丁,倒还有些许胜算。

可是后方又是金林的六万兵前后夹击,俞州若还能夹缝求生,除了老天爷偏袒外,真找不出什么理由了。

战火如火如荼,不仅牵着东州百姓的命运,也令俞州这边的老百姓紧张。

明明快要过年了,原本是家家户户阖家团圆的日子,却陷入了惶惶不安中。

这两年他们在俞州过惯了安生日子,锅里有米粮,日子有奔头,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谁都不想受到战火侵袭。

俞州是他们的家,他们扎根的地方。

在这片热土上,他们有赖以生存的田地耕种,利益已经跟管辖的衙门捆绑到了一起,对外来的入侵异常反感。

甚至对于他们来说,俞州去攻打别的地方反而还是好事,因为代表着那个地方的老百姓将分得土地。

倘若他们反抗,反倒成了愚昧。

这种洗脑是极其可怕的,他们把俞州对外扩张看作是拯救,视外来入侵者为仇敌。

俞州百姓无不痛骂朝廷,痛骂楚王,骂那些畜生来破坏他们的安稳,来抢他们手里的土地砸他们的饭碗。

几乎是人神共愤。

这种反动情绪不仅在俞州燃烧得越演越烈,东州那边饱受战火侵袭的人们也生出激烈的抗争意识。

其他没有受到战火摧残的城里掀起了阵阵热烈的响应。

人们像最初安县老百姓打豪绅分土地那般开始拿起手中的武器,要保住手里的土地,护住自己的饭碗。

他们在寒风中聚众高喊,要把金林军打出去,把朝廷兵赶回京城。

这场自主而发的保卫意识席卷了整个东州。

老百姓无论男女,纷纷拿起武器,从城里到乡县,全都聚集到一起呐喊打走楚王那群强盗。

那些热血的,愤怒的情绪点燃了整个东州,乃至俞州这边也纷纷响应助力东州把朝廷军赶回京城。

人们不约而同赶往衙门,主动问公家还要不要借粮,他们手里有粮,可以给前线保东州的将士们送去。

那种发自内心盼着俞州日益强大的支持令李疑等人感动不已。

魏中丞亦是开了眼界。

他做了一辈子的官,哪曾见到过这样的场面

一时间不知是羞愧,还是动容。

梁萤受到惊动出来安抚众人的情绪,同他们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们都回去罢,咱们州府现在不缺粮,东州那边的将士们有粮吃,饿不着他们的肚子,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大长公主,东州那边可守得住啊”

“是啊,倘若东州没守住,我们俞州是不是也得遭殃”

“那狗日的楚王,弑兄夺爵的东西,当该把他砍了拿去喂狗”

“东州断不能被他们夺了去,那边才分得土地,倘若东州失守,便是我们俞州的明日”

人们七嘴八舌,异常关心东州那边的局势。

倘若东州未能守得住,战火肯定会蔓延到俞州这边来。

这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与安全,唇亡齿寒,恨不得也能去帮东州一把。

梁萤一番安抚,好不容易才把众人打发散开了。

回到后堂里,她再也坐不住了,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需得主动出击才能力挽狂澜。

她当即让李疑去把陈安找回来,打算求助允州和杜阳。

魏中丞捋胡子道“允州何政就是只老狐狸,岂会伸出援手”

梁萤嘲弄道“这世道,哪来什么援助,只有利益相关。”

魏中丞闭嘴。